龙湾历史沿革

夏至三国时期】  龙湾区所在地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
西汉系东瓯国。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封越王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世称东瓯王。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王发兵攻东瓯,东瓯举国二次内徙,迁至江淮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地区),地遂虚。昭帝时以东瓯古都为回浦县东瓯乡。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和三年(138)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隶会稽郡。
三国(吴)会稽王孙亮,于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郡,置临海郡,永宁县也属之。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地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以永宁县城为郡治,同时于瓯江南岸建筑郡城(今鹿城)。郡名“永嘉”始此。此为温州置郡级地方政权之始。南朝(宋、齐、梁、陈)仍为永宁县和永嘉郡治。

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和临海郡,置处州,寻改括州;并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属括州。县名“永嘉”始此。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恢复永嘉郡,仍属扬州。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因其地“虽隆冬恒燠”故名),并以永嘉为州治。州名“温州”始此。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县地,复置建乐成县,永嘉辖境从此确定。玄宗天宝元年(742)又改温州为永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温州,先后隶浙江东、西道。唐末,温州先后为朱褒兄弟交替割据达22年之久,至哀帝天祐四年(907)三月,钱命子元率兵讨伐,四月攻占温州后为吴越王地,设温州制置使,今域属之。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州,今域属之。

宋至元明清时期】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王钱纳土降宋,温州节度州降为温州军事州,属两浙路,今域属之。徽宗政和七年(1117)升温州军事州为应道军节度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温州节度州又降为军事州,属两浙东路。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邸升温州为瑞安府,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景炎元年(1276),改瑞安府为温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先隶江淮行省,后隶江浙行省,今域以永嘉县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温州路改为温州府,属浙江行省;洪武十五年(1382)改属浙江布政使司;永乐间,司下设道,温州府属温处道,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春,清军入浙,七月下温州。入清版图,沿明制,今域仍以永嘉县属之。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今域属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域。民国16年(1927)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民国21年(1932),在省县之间建立行政督察区制,今域属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城;9月又改温州为第四特区。民国22年(1933)4月,温州为第三特区;8月又改称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民国23年(1934),又改称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至民国37年(1948)温州改为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8月26日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并将永嘉城区及城郊、永强、梧埏、三溪、藤桥、西岸第7个区划出,设立温州市,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今域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6日改第五区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旋又改称温州专员公署。
1950年5月,温州市永强、梧埏、三溪、藤桥4区划归永嘉县。
1954年7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改称为温州人民委员会。
1958年7月,温州市改属温州专区管辖。同年8月,永强、梧埏、三溪、藤桥四区划归温州市管辖。永嘉县政府驻地由九山移驻上塘镇。
1967年3月成立温州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12月分别成立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和温州市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温州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4月,恢复温州市为省直辖市,同时将市区设为东城、南城、西城3个县级区。
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成立温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体制。同年12月12日设立瓯海县,市郊区的永强片区划归瓯海县管辖。
1984年4月2日,析市郊区的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2村,置龙湾区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龙湾区。
2001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瓯海区所辖的永强片区(永中、天河、沙城、灵昆四镇)、瑞安市所辖的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区管辖;龙湾区蒲州镇的上蒲州和蒲州两村划归鹿城区管辖。

 

清及清以前隶属沿革 

  

  

公元

纪年

隶属沿革

  

西汉

昭帝始元二年

85

会稽郡回浦县

据《温州市志》

东汉

章帝章和元年

87

会稽郡章安县

据《温州市志》

顺帝

永和三年

138

扬州会稽郡永宁县

    《后汉书》: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置东瓯乡为县。《宋书·州郡志》;永宁令,汉顺帝永建四年,分章安东瓯乡立,或云顺帝永和三年立。

献帝

兴平间

194195

永宁县

    《宋志》及《赤诚志》:兴平中孙策析章安、永宁县松阳,始平。

三国

 

 

会稽王

太平二年

257

扬州临海郡永宁县

    《三国志》: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

西晋

武帝

太康元年

280

扬州临海郡永宁县

    《晋书·地理志》:临海郡统县八,章安、临海、始丰、永宁、宁海、松亘、安固、横阳。

东晋

明帝

太宁元年

323

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晋书·地理志》:分临海立永嘉郡,统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

孝武帝

宁康二年

374

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晋书·地理志》:孝武宁康二年,又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

 

 

孝武帝

孝建元年

454

东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宋书·孝武帝纪》:孝建六月癸未,分扬州立东扬州。

孝武帝

大明三年

459

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宋书·孝武帝纪》:二月乙卯,以扬州所统六郡为王畿,以东扬州为扬州。

大明八年

464

东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宋书·前废帝纪》:十二月壬辰,以王畿诸郡为扬州,以扬州为东扬州

前废帝

景和元年

465

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宋书·前废帝纪》:秋八月庚辰,罢东扬州,并扬州

顺帝

升明三年

479

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扬州领永嘉等八郡。

武帝

普通五年

524

东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梁书·武帝纪》:三月甲戌,分扬州、江州置东扬州。

敬帝

太平元年

556

缙州永嘉郡永宁县

《梁书·敬帝纪》:三月丙子,罢东扬州。

文帝

天嘉三年

562

东扬州永嘉郡永宁县

《陈书·文帝(世祖)纪》:天嘉三年,以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

文帝

开皇九年

589

吴州总管府

处州永嘉县

《隋书·地理志》:平陈郡废,废临海、永嘉二郡为县。改永宁县为永嘉县,撤安固、横阳、乐成三县入永嘉县。改东扬州为吴州,置总管府,隶扬州大总管府。置处州。

开皇

十二年

592

吴州总管府括州永嘉县

《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置处州,十二年改曰括州。

炀帝

大业三年

607

扬州永嘉郡永嘉县

《通考》:罢州置郡。《隋志》:永嘉郡统县四,括苍、永嘉、松阳、临海。

高祖

武德四年

621

括州总管府括州永嘉县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括州,置总管府,管松、嘉、台三州。

武德五年

622

括州总管府东嘉州永宁县

以永嘉县置东嘉州,并析置永宁、安固、乐成、横阳四县。

武德七年

624

括州都督府东嘉州永嘉县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改永宁县为永嘉县,乐成县并入永嘉县。

太宗

贞观元年

627

江南道越州都督府括州永嘉县

    《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元年,废东嘉州,撤横阳、永宁二县。以永嘉县属括州。

高宗

上元二年

675

江南道温州永嘉县

《旧唐书·地理志》:上元二年,分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

玄宗开元廿一年

733

江南东道温州永嘉县

《温州历史年表》:温州属江南东道采访史。

玄宗

天宝元年

742

江南东道永嘉郡永嘉县

《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温州)改为永嘉郡。

肃宗

乾元元年

758

浙江东道温州永嘉县

《旧唐书·地理志》:乾元元年,(永嘉郡)复为温州。

五代

十国

梁太祖

开平元年

907

两浙路温州永嘉县

《旧五代史·梁书三·太祖纪第三》:两浙节度使钱镠晋封吴越王。

后晋高祖

天福四年

939

两浙路温州静海军节度永嘉县

《旧五代史·晋书四·高帝纪》:五月辛亥,置静海军于温州。

北宋

太宗太平

兴国三年

978

两浙路温州军事州永嘉县

《宋史·地理志》:瑞安府,本温州,永嘉郡,太平兴国三年,降为军事州。

徽宗

政和七年

1117

两浙路应道军节度永嘉县

《宋史·地理志》:政和七年,升应道军节度。

南宋

高宗

建炎三年

1129

两浙东路温州永嘉县

《宋史·地理志》:建炎三年罢(应道军)军额。

度宗

咸淳元年

1265

两浙东路瑞安府永嘉县

《宋史·地理志》: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

世祖

至元十三年

1276

江淮行省

浙东道温州路永嘉县

(二十一年改为江浙行省)

《元史·地理志》:元至元十三年,置温州路。领县二:永嘉、乐清。州二:瑞安州、平阳州。

 

 

太祖

洪武初

1368

浙江行省

温州府永嘉县

《明史·地理志五》:洪武初,为府。领县五。西北距布政司八百九十里。

洪武

十五年

1382

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永嘉县

据《温州市志》

永乐间

1403-

1424

浙江布政使司温处道温州府永嘉县

据《温州市志》

嘉靖十年

 

1531

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永嘉县

据《温州市志》

世祖

顺治三年

1646

浙江布政使司分巡温处道永嘉县

据《温州市志》

顺治十二年

1655

 

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

《清史稿·地理志十二》。浙江,清初为浙江省,置巡抚,福建置总督。……乾隆元年,复置浙江总督。三年,改闽浙总督。自是为定制。

宣统三年

1911

浙江军政府温州分府永嘉县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浙江光复,成立浙江军政府,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等八府先后建立军政分府。

        

 

民国时期隶属沿革


公元纪年

隶属沿革

说明

民国三年(1914

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州、厅制,三年(1914)省下设道。

十二年(1923

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

十二年(1923)永嘉县下分设17个自治区,设永强自治区、膺符自治区。

十六年(1927

浙江省永嘉县

十六年(1927)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

二十年(1931

浙江省永嘉县

二十年(1931)永嘉县下划分10个区,永强区属第二区,膺符区属第三区。

二十一年(1932

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永嘉县

二十一年(1932)省县间设行政督察区。同年9月第十县政督察区改第四特区;次年(19334月又改第三特区,8月第三特区改永嘉行政督察区;廿三年(1934325又改永嘉行政督察区为第八行政督察区;廿七年(1938),改膺符区为梧埏区;三十七年(19484月,又改第八行政督察区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三十八年(1949

浙江省第五专区温州市

194957温州解放,826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并将永嘉城区和永强、梧埏等7区析出,置省辖温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隶属沿革 


时间

隶属沿革

说明

194910

浙江省温州专区温州市

1949116浙江省政府决定将第五区专员公署改为温州区专员公署,旋又改称温州专员公署。

19505

浙江省永嘉县

1950520浙江省政府决定,将永强、梧埏等4个区重新划归永嘉县管辖。

19588

浙江省温州专区温州市

19588月永强、梧埏等4个区划归温州市管辖。10月永强、梧埏区公所改为永强、梧埏人民公社。

196110

浙江省温州专区温州市

公社体制下放,永强区、梧埏区恢复区公所建置。

196512

浙江省温州专区温州市

196512月温州地委批准撤销梧埏区公所,隶属梧埏区的状元公社划归温州市人委区办事处管辖。

19819

浙江省温州市

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112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县

19811212国务院批准建立瓯海县,永强区、梧埏区划归瓯海县管辖,19923月属瓯海区管辖。

19824

浙江省温州市

198241永强区龙湾公社、梧埏区状元镇划归温州市近区管辖。

198411

浙江省温州市

19841129国务院批准建立龙湾区。温州市近区的状元镇、龙湾乡及瓯海县永中镇之黄石、黄山两村划归龙湾区管辖。

20018

浙江省温州市

2001821国务院批准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瓯海区的永强片区、瑞安市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上蒲州、蒲州两村划归鹿城。

20022

浙江省温州市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函[2002]15号批复,同意将龙湾区原9个建制镇调整为5个镇和气个街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